交替传译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方式,在电视节目中经常能看到。那么,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有什么不同呢?
首先,我们来了解一下交替传译的技巧。掌握必要的缩略符号是一项重要的技巧,可以减轻翻译人员的笔记负担。学会一些符号可以大大减少需要记录的内容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初期练习时,可能会出现笔记无法帮助记住更多信息的情况,甚至可能出现记得很乱但无法回想起来的情况。这是正常的,因为要在口译中实现多任务需要长时间的练习。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习,最终就能够让笔记系统为自己所用。
其次,笔记符号应具有普遍性,即一个符号可以有多个功能。一个译员常用的笔记符号通常只有十几个左右,不可能给每个字单独编写一个符号。大多数情况下,可以采用简化缩写的方式,比如对中文可以写一个偏旁部首,对英文可以只写单词的辅音部分(如"prgrs"代表"progress","mkt"代表"market")。
此外,需要明确的是,记录的笔记是翻译的呈现,而不是机械式的记录。也就是说,在做口译笔记时,笔译已经是翻译的半成品,甚至可以说是成品。真正开口说时,只是在按照笔记的内容念出来而已,并非完全朗读。
对于口译笔记,不一定非要采用英文或中文记录,只要能最终实现翻译即可。可以使用中英文混合的方式进行记录。但我们更倾向于尽量多地使用目标语言进行记录。例如,在中文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,如果及时反应,可以写下对应的英文,这样在口头翻译时也能减少思考时间。
接下来,我们来看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之间的差异。交替传译可以简单理解为两者交替进行的口译方式。当客户讲完一部分或全部内容后,翻译人员会将客户所表达的内容、情感和思想口头翻译给听众。
一般情况下,交替传译人员可以连续听取长达5-10分钟的讲话内容,然后将其翻译出来。因此,对翻译机构的人员来说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。
而同声传译则不同,在各种大型会议中,翻译人员通常与演讲者同步进行讲述。在这个过程中,并不需要演讲者停止讲话,而是通过同声传译设备将内容实时传达给听众。相比之下,交替传译要简单得多。
当然,除了以上差异,交替传译对语言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于同声传译。交替传译要求翻译者在翻译时尽量做到准确、通顺、雅致。简单来说,不仅需要准确表达演讲者要表述的内容,还要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。